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,由于推行农村生产责任制而产生的政策威力,随着作物布局的优化调整,小麦、玉米等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,粮食共需矛盾减弱,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,膳食结构随之发生很大变化,用甘薯做为主食的农民日益减少;甘薯从主要粮食作物位置上退下来,种植面积也逐年下降。1978-1985年甘薯种植面积下降速度较快。种植面积和总产减半,面积由1975年的1413.3千公顷,减少到763.3千公顷;鲜薯总产由19175千吨减少到10425千吨。此期造成工业原料极缺,迫使我省几个大型酒精、乳酸、饴糖、柠檬、葡萄糖等化工、轻工、食品、医药、加工企业陷入原料极缺困境,只能把原料改用玉米等粮食品种。1985年以来,河南甘薯年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667-733千公顷。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,栽培水平的提高,甘薯单位面积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,1996年种植甘薯660千公顷,每666.7平方米鲜薯产量达到1530千克,单产为历史高水平,但仍有很大增产潜力。甘薯在国民经济上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,由过去单纯的粮食作物发展成为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。甘薯消费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,其中鲜食商品薯用占15%左右、种用、工业用、饲用、与损失、各占10%左右,淀粉和粉条加工用量大占40%-50%,其中禹州、汝阳、伊川、社旗、汝州、濮阳等县市,鲜薯加工成淀粉、粉条的转化率在70%~95%。近年来,鲜薯加工淀粉业发展为迅猛,推动了我省淀粉加工业和薯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营养价值。甘薯是摆脱末来粮食和能源危机的重要作物。甘薯产量高、低投入、耐干旱、耐瘠簿、适应性强,是我国重要的粮食、能源作物,单位面积生产可食用的干物质居各种作物之首,而且抗灾力强,在较短时间内就可缓解灾后粮食不足的问题。甘薯收获是营养器官块根,经济指数可达0.7-0.8以上,养分向块根运转和积累多,为一般禾谷类作物所不及。甘薯植株吸收能力和再生能力很强,因此耐旱、耐瘠、抗风雹灾害,是良好的救荒作物。甘薯的产量潜力很大,尽管大多种在干旱瘠薄、丘陵地上,仍能显示出高产性能。在水肥条件较好的生态条件下,每666.7平方米鲜薯产量可达4000千克以上。一季薯干产量可高达1.2吨以上
|